综合资讯
+

珠海: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南方网    来源:南方网    阅读:409

国庆长假已过半,珠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又迎来旅游热潮。山清水美、陆岛相拥,优美的生态环境一直是珠海的一张响亮名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珠海收获了178个“优良天”,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97.8%,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位。

40年来,珠海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珠海将继续擦亮生态环境这块金字招牌,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打造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要效益也要环境

9月28日,广东医谷(珠海)医疗产业加速基地在珠海高新区奠基,这个投资20亿元的基地,将打造高水平医疗科技创新载体和综合服务平台。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科技研发基地、企业选择落户珠海。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珠海正加快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园区、高新企业,在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之间相得益彰。

站在当下回眸过去,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好走。要经济效益还是要生态环保?珠海给出的答案是:鱼与熊掌要兼得。

在“生态优先”的立市理念下,珠海经济特区从一开始就没有走拼汗水、拼资源、拼环境、拼速度的路子,毅然将涉污企业拒之门外,转而将目光投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三分之一的排污企业因排污不达标而被清理关停。

守得云开见月明。近些年来,绿色发展的理念蔚然成风。40年的发展成果,印证了珠海这一坚守的前瞻性、科学性。目前,珠海是珠三角生态环境最好、土地开发强度最小、低端产业集聚最少、人口密度和素质最均衡的地区之一,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子。

这也成为珠海吸引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扎根的一大优势。

“珠海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自身发展历程印证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说,珠海开发强度低、环境承载力强,为珠海下一轮发展换道超车、二次创业储备了充足的势能。

开生态文明立法先河

“要坚守好的传统、好的理念,用最严的制度来保护环境。”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广东省经济特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珠海市市长姚奕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接下来珠海要继续擦亮生态环境这块金字招牌,思想上、理念上要有定力,守住良好的生态环境。

事实上,珠海一直坚持用法治为生态环境护航,且走在全国前列。

1992年,珠海首开先河,率先提出环境保护“八个不准”,其中一条就是“不准建设有大烟囱或有严重污染的项目”。这为珠海环境保护划定了不可逾越的政策底线,成为珠海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的重要支点。

1998年,珠海拥有地方立法权后,通过的第一部法规就是《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率先织就了一张由17件地方性法规和12件政府规章组成的“绿色法网”,将生态保护纳入法治轨道。此后,珠海不断开展生态文明立法,先后制定44部生态文明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这些规定现在看来很有先见之明,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一代代珠海人一以贯之的坚持。”郭永航说。

近些年,珠海先后制定餐厨垃圾办法、绿色建筑办法、闲置土地办法、城市更新办法等规章,推动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前山河流域管理等条例,实行“最严生态法治”,有力地引领和保障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

如今,生态环境是珠海最亮丽的一张名片,成为珠海的突出优势。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达32.22%,建成城市公园708个,城区人均公园面积达到21.23平方米/人,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大考之年,珠海一刻也不敢松懈,将持续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向污染源强势“亮剑”。

“接下来,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生态高地。”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经纬说,还要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区域发展战略。

魅力之城的绿色生活

国庆长假第一天,珠海情侣路、海天公园、野狸岛上,纷纷出现了一辆辆装备一致的单车,骑车人全副装备,这是执勤民警们在骑车巡逻。

“骑车巡逻,是对步行和驾驶机动车巡逻方式的一种补充,一方面,方便打通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也拉近了警察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而且低碳环保。”珠海香洲公安分局副局长常晓东说。

一城繁华半城绿。从市民日常出行,到民警巡逻执勤,绿色出行成为大部分珠海人的优选,也是这座城市对于生态文明的坚守,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既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也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当前,珠海正掀起全民绿色行动,聚焦文明餐饮推广行动、环境卫生提升行动等“十大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不久前,珠海发布《关于“拒绝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的倡议书》,号召市民践行“光盘行动”,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不少食堂、餐厅带头响应。多家单位食堂开启食品人均餐次消费定量统计,科学制定食谱、做餐食搭配,设立文明监督员引导节约用餐、进行餐余垃圾分类。据珠海市人民东路125号办公区机关食堂负责人毛春玲观察,该食堂8月份的餐余垃圾减少了20%左右。

垃圾分类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场硬仗,事关千家万户。9月29日下午,《珠海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通过。明年6月1日起,珠海将推行住宅区楼层撤桶,生活垃圾需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个人任意倾倒垃圾将最高处500元罚款。

而横琴新区则已率先实现建筑工地生活垃圾分类的全覆盖,还打造出石山村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点,两处新设立的定时定点垃圾投放收集点,甚至成了村里新的“打卡点”。

“目前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城市病’,我们将下更大功夫,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让群众过得幸福、过得舒服。”姚奕生表示。

■相关

横琴石山村:

打造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点

初秋的夜里,暑气未退,横琴新区石山村一片祥和静谧。张宏光独自骑着自行车,从村头到了村尾,看到几个环保垃圾屋内没有堆放任何垃圾,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经过引导之后,村民对于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有所提高,效果不错!”

今年42岁的张宏光在横琴新区从事垃圾清运工作已经20年。他所在的石山村,是珠海市横琴新区首个城市治理创新项目(村居综合运营)试点单位、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点,2019年6月便率先启动垃圾分类工作。

启动以来,为了让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尽快适应定时定点投放,横琴新区垃圾分类办联合石山村、大横琴城资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居民入户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和督导工作。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段,还有分类督导员给予村民现场指导。

“每天6时半至9时,17时半至21时定时投放。”

“固定投放点是位于村头和雨水花园的环保垃圾屋。”

“阿姨,您这个是可循环垃圾,可放在这个桶里。”

经过一年的试点运行,垃圾分类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村道干净整洁,为原本美丽的石山村新添一抹亮色。“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定时定点清运,生活垃圾堆积时间变短,村里环境自然而然有所改善。”石山村党支部委员谢伟文说。

南方日报记者 梁涵

统筹:胡良光 吴志远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日本华商网|为在日华人提供全方位的资讯冀ICP备09032856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